怎么才能听懂美国人讲的笑话?漫谈跨文化沟通

  • 作者: 超级管理员
  • 时间: 2015-05-15 16:22:21
  • 点击率: 1600

      不少家长打算安排孩子到发达国家去留学,除了学习国外的科技知识,也可以了解更加丰富多彩的异域文化。文化是很大的题目,我们只能从身边的经验讲讲,最多是以管窥豹。 
       
首先看看文化这个词,就很有意思:英文里的culture有三种意思: 1. 文化 2. 休养, 教养, 精神文明 3. 养殖, 培养, 栽培,而culture来自一个动词cultivate 含义包括: 耕作,栽培,养殖,大家发现了吗,平时我们说的农业,农艺,农学(agriculture),里面也包含着(culture)文化!农业,文化,共同的特点就是造就的时间都很长,很有历史感。回顾一下中国近代的历史,感觉我们国家很多事情,都和这几个词联系起来了。比如新中国的建立,就和为农民没有土地有很大关系,逼得他们搞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建国后先是搞农村集体合作社,再后来是搞文化大革命:文化和农业在改革开放前实在是无处不在。改革开放以后,家长们比较关心的是几个问题,比如孩子的文化课、留学、就业,特别是希望孩子如果到美国留学的话,能够尽快熟悉他们的文化:所以这里想讨论两个问题,一个是关于学习外国文化,另一个是关于向外国人介绍中国文化。 
       1.
如何理解外国文化 
       
有个朋友向我描述他刚到美国留学时的情景,他说经常是对着电视机屏幕咯咯地傻乐:当时他刚到美国,希望尽快练好英语,就收看电视里的脱口秀节目,人家讲了一个笑话,自己没听懂,但是看到现场观众已经乐得不行了,受到感染,也就乐了,可惜只能算是傻乐(我估计有不少笑话就是讲的人自己乐得很投入,才把听的人逗乐的)。看来要融入一个新的语言环境,还真是不容易。族群共同说的语言就是他们共享的文化的最主要的载体。说话的习惯反映了思维的习惯,这会影响到说这些语言的族群的文化。人类学家一般倾向于语言和文化就是同步生长生成的,一直就是交织在一起的,看来有些道理。
       
一提起美国,容易让人联想起霸权。还好,随着哥白尼,达尔文,弗洛伊德这些科学家不断揭示出的知识,使我们人类变得越来越谦卑了: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只是围着太阳转动的一个普通行星而已;人类不是地球的中心,只是无数进化着的动物分支中的一支而已;人的意识不是自己的主宰,只是无意识冰山露出的一角而已。 
       
美国文化也有和中国文化很大差异的地方。比如我们在学习中能看到中国绝对看不到的场景:妈妈问孩子,你洗头了吗,我刚洗过啊,不行你的头发太脏,现在就去洗洗。你收拾房间了么,我刚收拾过啊,不行你的房间太乱,现在就去收拾收拾;你练小提琴了吗,我刚练过啊,不行我没有听见,你现在就再练习一段。反过来,儿子可能跟妈妈说:你烤饼干了吗,我刚烤过啊,不行我们都吃光了,你马上再烤一些。。要是中国人写教材绝对不会有这样的段子,这也太不尊重父母了!在美国,父母和孩子都比较平等一些,这样说话就没有那么大罪过了。 
       
除了强调平等以外,美国文化的主要内容是强调个人价值,追求自由,崇尚开拓和竞争,讲求理性和实用,其核心是个人中心主义:个人至上、私欲至上、追求个人利益和个人享受,强调通过个人奋斗、个人自我设计,追求个人价值的最终实现。个人成就是所有美国人价值观中评价最高的价值之一。一些事业有成的企业家、科学家、艺术家和各类明星,成了新时代的英雄。他们个人奋斗的过程和结果,成了社会文化价值取向的参照系,父母教育子女的活教材。 
       
美国是流动性很大的社会。这种流动体现在两个方面:地域性流动和社会性流动。美国相对的开放自由、发达的交通和冒险好动的传统使许多美国人从乡村流到城市,又从市中心流向郊区;从北方流到南方阳光地带,从一个城市流到另一个城市。美国社会阶级不像欧洲国家那样固定,加上公共教育的普及,使沿着社会阶梯向上流动成为可能。许多生活在美国的人,无论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还是漂洋过海来到美国的外国移民,都有一个梦,即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这就是人们常津津乐道的美国梦 
       
不过美国又号称大熔炉,其文化本身就是各种文化交融碰撞的结果,游美英语的课程虽然是在教美国英语,但并不想推行文化特权或霸权的观念,而是在语言教学中注意推动文化交流。所以课程内容试图尊重所有文化、种族、国家、宗教和阶层。随着课程的深入,大家可以跟随小主人公到世界各种文明中去体验大千世界的文化精华。 
       2.
向外国人介绍中国文化 
       
中国作为文明从几千年一直延续到今天的大国,其悠久的历史在世界上独一无二,中国文化理应向世界文化做出自己的那份贡献。不过大家也都知道,中国人了解清楚自己的文化其实就很不容易。那么,如何了解一国或一个社会的文化?一般而言,文化可分为三个层次: 
       
1 基本假设,探讨人不知不觉的部分,认知、感觉、思想,例如关于人的天性、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真理与现实的性质、时间的性质、空间的感觉。 
       
2 外显的价值观,是可知觉的部分,例如,对错、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守秩序等。 
       
3 人造物(artifacts),看得见但不易解析的部分,例如,建筑、文字、制度、产品、绘画等。 
       
什么是中国文化?首先我们应知道,在传统的思想上,有儒家,道家,佛教(禅)的不同思想。人们在实际行为上,是儒道佛共并,有大人和小人之分,有主文化/俗文化之别。在现代的层次上,现代的层次上,思想是传统和西方合流的;在行为上,人是受年纪(老、中、青)、地区(都市、乡村)、教育、收入、职业的影响。一般而言,人们认为文化表现在人的性格上,因此中国文化的问题就成为中国人的性格是什么。有关中国人的性格的书籍很多,现引述几种以供参考。 
       1.
史密斯(Smith,一著名美国传教士)认为中国人有以下特色:保全面子、节俭持家、勤劳刻苦、讲究礼貌、漠视时间、漠视精确、易于误解、拐弯抹角、顺而不从、思绪含混、不紧不慢、轻视外族、缺乏公心、因循守旧、随遇而安、顽强生存、能忍且韧、知足长乐、孝悌为先、仁爱之心、缺乏同情、株连守法、相互猜疑、缺乏诚信、多元信仰  
       
他的结论是:中国人不缺乏智慧,也不缺乏耐心,现实性、快乐,这些方面他们都是杰出的,他们缺乏的是人格和良心(《中国人的性格》。不过他说的中国人,是晚清时的农村人,这本书被认为是对当时部分中国人的逼真写照)。 
       2.
林语堂认为中国人,老成温厚,遇事忍耐、消极避世、超脱老滑、和平主义、知足长乐、幽默滑稽、因循守旧、有生活智慧、女性化、缺乏科学、无逻辑、凭知觉、有限的想象(《中国人》,1939)。 
       3.
潘光旦认为中国人,易活难死、没有神经、耐性太好、不求精确、勤劳、守节、知足长乐、有私无公、无恻隐之心、言而无信、尔诈我虞、爱脸皮、婉转、客气。这些特性造成民族在社会上、政治上和经济上的病象 (《民族特性与民族卫生》(商务印书馆,19377月)。 
       
当然,可能有人会觉得这些观点和实际感受到的现象差得很远,也容易理解: 
       
1 概念上的局限:很多概念有特定文化的意义。正如前述,两文化间概念有的可以相对应,有的不能相对应但在功能上能相对应。例如,中国人没有强烈的自我概念,个人主义是西方的观念。个人主义到了中国就成为个体主义,所强调的是个人主义的负面,即自私自利的一面,而不是自立自责的一面。不过,中国人也强调自立自力更生等个人主义所重视的一面。 
       
2 测量的偏误:纵使概念没问题,如何测量呢?前面谈过,价值观是抽象、见不到的。不管学者用的统计方法多复杂,但垃圾进去,出来的还是垃圾。例如,对勤俭、坚毅、社会阶级和羞耻心的重视虽然与儒家有关,但是它们是否表示对未来长期的重视? 
       
3 样本的代表性:从事国际比较时,谁是一国的代表?谁代表中国人、谁代表美国人?一般的比较研究常犯的毛病就是这种没有考虑各国国内的差异性。 
       
4 变迁的研究:大陆、香港、台湾以及其他海外华人组织已经历了百多年来的大变,步入了现代化的途径。这种变化迫使中国人(包括海外华人)在传统、西方和现代问题上,摸索挣扎,企图创造出自己的典范。传统是什么,西方的是什么,现代的是什么,三者又如何冲突、融合和创新?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环境的改变,西方文化的冲击,影响了华人的价值观。 看起来,讨论文化问题真是不容易,还要时时保持谦虚才是。考虑了过去的传统和变迁,中国人的传统性:1、孝顺父母,2、积极心态,3、男权至上,4、宿命主义,5、自我控制等,除了孝顺父母外,已大幅降低,而现代化:1、男女平等,2、进取和乐观,3、民主心态,4、尊重个人感情,5、独立自主等则大幅上升。总之,中国文化已与过去不同,这种不同自然反映在跨文化的沟通过程中。有个朋友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他回到老家,和叔叔聊家常,这时一个远房亲戚登门拜访他叔叔,他们用方言交谈了半天,我这位老师虽然听得明白每个字是什么意思,但就是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事情。等叔叔送走了这位亲戚,他一打听,猜猜叔叔怎么说:没啥事,他是来找我借钱的! 
       
至于中国文化对人类普世文化的贡献,有学者总结为:儒家的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我的修养,自我的节制,正好填补了没有神的约束,没有法律来管束的真空。),以及道家的淡泊(道家的淡泊与儒家的积极配合,使人有更好的平衡)。这些观念,几千年来, 冶铸了中国人的立身处世的原则。 今天,中国人还是不知不觉地, 继承了这一文化遗产。 这些都是可以提供给世界的要素。 
       
在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自己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孩子的就业前景也有着很大关系,这也是家长很关心的问题。随着跨国公司在发达国家增长速度的降低,中国业务的发展相对来说越来越重要,特别是随着中国老百姓收入的渐渐增加和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国家鼓励消费,所以跨国公司不仅把中国当做廉价劳动力的供应国,也越来越把中国当做能够消费它们产品的需求国。也就是说,中国老百姓终于要开始花钱了,以前他们都攒着不怎么花(即使低利率一直在蚕食他们的储蓄)。能够理解外国文化,加上良好的外语语言能力,无疑将提升孩子在就业竞争中的成功机会,因为他们能完成两类任务,即不仅能够制造产品,还能够向跨国公司准确报告中国老百姓需要什么样的产品。

 来源:www.usacamp.cn

扫描关注磊石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