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紫光集团宣布通过下属海外分支机构完成以9.07亿美元收购锐迪科(NASDAQ:RDA)的交易,赢得其与浦东科投之间持续已将近一年的“锐迪科争夺战”。了解这场争夺战内情的人士对晨哨网表示,紫光这一举动实质上是借助海外分支机构,规避了国家发改委针对中资海外投资并购的“小路条”审批制度。截至晨哨网7月20日发稿,浦东科投与国家发改委均未对紫光声明进行置评。

                          锐迪科“争夺战”大事记

 

紫光这一次宣告胜利对中资外投影响重大,这将意味着国家发改委针对中资外投的“小路条”审批制度名存实亡——那些投资额在3亿美元以上的中国“大买家”们完全可以效仿紫光,借助海外分支机构进行并购以摆脱“小路条”的束缚。

  按照今年5月8日生效的国家发改委“9号令”新规,3亿美元以上、10亿美元以下的境外投资项目需向国家发改委进行备案,大于或等于10亿美元的境外投资项目需获得发改委核准。发改委9号令延续下来的“小路条”制度仍将适用于这两类投资项目。

  而商务部统计显示,2013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为901.7亿美元。美国传统基金会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去年一共有59笔对外投资的规模超过3亿美元,总金额达781.4亿美元。从这两组数据对照中可以发现,“小路条”制度管辖的境外投资项目已占到去年对外投资总额的86.66%。

  由此从数量上来看,紫光的这一步棋,为中国对外投资的绝大多数资金提供了新渠道来规避“小路条”。

  “小路条”之争来龙去脉

  北京时间7月19日,清华控股下属企业紫光集团有限公司和锐迪科微电子公司(NASDAQ:RDA)联合发布公告称:“根据双方2013年11月11日签署的并购协议及2013年12月20日签署的并购协议修正案,紫光集团对锐迪科微电子公司总价值9.07亿美元的收购交易已经全部完成。”根据双方去年签署的并购协议及修正案,锐迪科发行在外的普通股将被全部注销。作为收购对价,每股普通股可获得现金3.0833美元,每份ADS(相当于6股普通股)可获得现金18.50美元。

  长达近一年的竞争终于落下了帷幕。而清华紫光与浦东科投争夺锐迪科的一大关注点在于双方在“小路条”上的博弈。

  “小路条”是投资界对于“中国国家发改委的预先批准确认函”(the NDRC Pre-Clearance)的俗称。

 

评论(0
名称*
验 证 码 点击换一张 看不清?
字数不得超过1000字
扫描关注磊石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