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于国外实际上是对管理一个巨大的挑战,不是一个管钱的事情”。 9月12日在大连举行的2013夏季达沃斯论坛 “走向全球化的中国”分论坛上,中欧商学院苏理达博士如是说。
“中国现在走出去或者到海外投资确实发展很快,但是确实也存在很多问题。刚才苏教授讲到中国的企业和海外的环境和企业当地的民族文化融合度非常低”。出席本次达沃斯分论坛的中国进出口银行董事长李若谷表示,“举个例子来说,我曾经去过非洲40多个国家,因为非洲只有50多个国家,我去了40多个国家,因此,我想我多多少少有一点发言权,我去的这些中国企业大多数自己在一个地方成立一个总部,盖一点房子就在这个环境中工作生活,它很少和当地人有很多交集,企业的宣传、广告这些方面都是不到位的。因此,很多当地的企业对中国企业投资什么的不太了解,就是文化上的这种沟通和融合比较差一些。”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时候,就考虑一个问题“我要投资什么”,“没有考虑一个通盘的问题——中西文化”。李若谷认为,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文化有相当大的差异,中国企业走出去在语言及文化交流方面还有很大的差距。
毕马威国际全球主席安德鲁在本次达沃斯分论坛上表示,“我觉得挑战主要是苏教授和李先生说的怎么在并购后使他们更好的运营,更好的进行整合,这的确需要一些管理方面的技能的,需要有人才,还要更好的了解当地的人员,对于很多的中国公司来讲,包括更好的了解当地的一些情况,还包括外国的人员能够了解到中国的公司对他们的一些期待。”
李若谷认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现在主要是实力比较弱,有的是技术实力弱,有的是资金实力弱,有的是国际化的人才缺乏,不光是民营企业,国营企业这种国际化的人才也非常缺乏。
本次达沃斯分论坛上,从新浪财经等媒体报道的与会官员、专家学者所发表诸多观点,可以看出“跨文化交流”及“国际化人才培养”在中国企业走出去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值得引起中国企业界人士的重视与思考。
一般而言,一个企业要成功走向国际化,就需要成熟的跨文化企业管理。《哈佛商业评论》杂志(Harvard Business Review)对跨文化企业管理的定义是:在全球化经营中,对子公司所在国的文化采取包容的管理方法,在跨文化条件下克服任何异质文化的冲突,并据以创造出企业独特的文化,从而形成卓有成效的管理过程。其目的在于在不同形态的文化氛围中设计出切实可行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机制,在管理过程中寻找超越文化冲突的企业目标,以维系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共同的行为准则,从而最大限度地控制和利用企业的潜力与价值。全球化经营企业只有进行了成功的跨文化管理,才能使企业的经营得以顺利运转,竞争力得以增强,市场占有率得以扩大。
“从定义上看,跨文化企业管理蕴含着一种边缘学科的特点,它融合了管理学科效率至上的优势,同时也吸纳了社会科学兼容并蓄的精髓。”香港浸会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李季接受世界经理人网站采访时表示,“我相信,这样的时候更会要求管理者担任一个文化交流使者的角色。管理者自身不仅仅要积极的去了解熟知所处的文化环境,同时需要将两个文化相冲突的地方化解,有共鸣的地方进行放大。”
中国企业如何更好地走向国际化的问题,的确引人发思。英国牛津大学教授斯蒂芬·沃格博士日前在出席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 Brand Lab)2013年(第十届)《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发布会时说,90%以上的欧美公民连一个中国品牌的名字都说不出,这恰恰是中国品牌走向全球化的机会。
毫无疑问,中国企业走向世界,不论是文化产业领域企业还是其他领域企业,同样扮演着传播中华文化的角色,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力量。儒鸿书院王老师说,中国企业成功走出去,既需要创新理念打造先进的品牌文化,又需要培养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管理团队,也就是说需要培养国际化人才,接地气,融中西,既要掌握中华文化又要了解西方文化,更要熟悉子公司所在国的当地文化及习俗。
来源: 儒鸿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