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国内汽车企业“走出去”的呼声一阵高过一阵,2009年上半年,就发生了3起国内汽车企业收购海外企业的案例。而这些案例让人们再一次对“走出去”所应具备的标准有了认识。  

    北汽控股公司曾首度公开宣布,经过两个月的谈判,北汽最终未能与通用达成一致,退出收购欧宝。这虽然是国内大型汽车企业一次没有成功的尝试,但从中却可以看出国内汽车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所应坚持的原则。 

    从公布的数据看,北汽的报价大大高于其他两家竞购者,承诺裁员人数也低于其他两家,要求德国政府提供的融资担保也是最低的。这说明北汽在收购欧宝的问题上是有着极大的诚意和实力的,也真正想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有所建树,并不是一个陪太子读书的角色,但最终因知识产权的问题没能和通用达成一致。 

    知识产权恰恰就是国内企业走出去的一个原则性问题。只有掌握了知识产权才能达到收购的真正效果,否则只能是花钱打水漂,给他人做嫁衣。通用不希望北汽长期控制欧宝,担心北汽收购欧宝可能对通用在中国的原有业务形成冲击的态度也从一个方面说明北汽所坚持的收购原则是正确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有原则的退出比无原则的收购来得明智。名不见经传的腾中重工除了抱着一个悍马的牌子,其他什么都没得着,美国人倒是毫不犹豫地就答应了,可消息一出立即引起国内的一片质疑之声,更多人更愿意相信这只是一种炒作,毕竟真金白银花出去就收不回来了,最后受伤的还是中国人自己。 

    对企业有何帮助、应该学习什么内容、企业想获得何种技术能力,这是中国企业走出去所应考虑的问题,而不是为收购而收购,吉利收购澳大利亚DSI变速箱公司就是一例。这家全球第二大独立变速箱制造公司,具有80多年的制造经验,将大大填补吉利在变速箱上的空缺,使这家自主品牌企业的产品品质和技术水平得到极大提高。 

    “走出去”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一个必然过程,也是国内汽车企业多年来发展、积累的一个必然结果。但走出去的同时必须坚持“以我为主”,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性,不要畏首畏尾,只要符合原则、条件具备,“蛇吞象”的事也要敢想敢做,但也不能大手大脚,像暴发户进城,看什么都好,看什么买什么,连价都不还,最后才发现买了一大堆没用的东西。

来源:新华网

评论(0
名称*
验 证 码 点击换一张 看不清?
字数不得超过1000字
扫描关注磊石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