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作为最擅长资本运作的央企,拥有29家境内外上市公司、集团资产总额高达7846亿元,资产证券化率超过60%。中航资本、中航飞机、成飞集成、中航动力、中航机电、中航重机……这些2014年国内资本市场上炙手可热的军工股,全是中航工业旗下的上市公司。

在中航工业董事长林左鸣看来,依靠资产证券化为庞大体量的中航工业搭建一套“造血干细胞”,是其行业特性所致。对于想要后发制胜的中航工业来说,航空发动机这个需要巨大投入的产业,资金问题仍是最大的拦路虎。中航工业通过下属上市公司的资产注入、整合重组等方式,提升集团的资产价值,并融得更多资金。

中航效仿通用电气

2014年以来,中航系旗下上市公司资产运作令人眼花缭乱。“中航工业IPO的需求已经不大,尽管中航系的上市公司市盈率普遍偏高,但是概念强。”业内分析师判断,现在正是中航工业进行资产重组的最佳时机。

按照资产证券化达到80%的目标,中航工业的资产整合势必驶入快车道,按照各自业务板块进行专业化整合,将资产逐步注入上市公司,形成专业资本平台。这样的整合理念,源于美国通用电气(GE):作为拥有若干业务板块的集团公司,GE不同的业务通过上市公司的资本运作实现进退。林左鸣将资本手段看作中航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最重要武器:中航资本效仿GE Capital,肩负整合集团金融资产的重任,将产业资本与国际金融资本有效结合。中航资本旗下控股的公司包含中航财务、中航证券、中航国际租赁、中航信托、中航期货等;中航国际则是以港股上市公司中航国际控股为平台整合旗下资产。

海外并购获取国际客户

放眼全球航空产业领域里的大公司,无不是靠全球市场才能支撑。虽然目前中国航空工业尚不具备控制全球市场的能力。而要融入世界航空产业链,融入区域发展经济圈的目标,从而走向国际市场,最为有效的手段还是并购。

从2009年开始,中航工业海外市场扩张马不停蹄,先后并购了奥地利FACC公司、美国西锐公司100%的股权、美国大陆航空活塞发动机公司、耐世特汽车系统100%的股权以及德国Thielert航空活塞发动机公司。

这几家公司在当初收购时大多深陷亏损泥潭。FACC是中航工业首次出海并购的一家外资企业,也是奥地利最大的航空企业,全球航空复合材料的领先企业,由于经营不善,FACC大股东急于出手。而中航工业接手后,很快就实现了盈利。2014年6月,FACC在奥地利上市,募集资金达1.94亿欧元。

中航资本与香港未来国际航空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投资奥地利未来先进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FACC)。作为有着20年复合材料的研制、生产经验的欧洲企业,FACC拥有空客公司以及波音等大型客户,为中航工业提供了参与国际分工的平台。

耐世特原属于福特公司旗下,专做汽车转向器。这家企业本身就是一个跨国公司,在7个国家有分公司。经过了几年时间,耐世特起死回生。2013年底,耐世特(1316.HK)成功在香港上市,当年实现营收达到了23.87亿美元。

中化并购倍耐力做大工业轮胎

中国化工集团(ChemChina)与全球第五大轮胎公司倍耐力(Pirelli)近日达成并购协议,收购金额高达71亿欧元。这是迄今为止中资企业在意大利的最大一笔投资,也将成为最近三年中国制造业的最大海外收购交易。

倍耐力在全球高端汽车轮胎市场拥有领先地位,被誉为轮胎行业的普拉达(Prada)。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2014年汽车销量230万辆,但每千人仍只拥有107辆汽车,预计未来10年这一数字将攀升至252辆汽车。中化总经理任建新与倍耐力CEO普罗维拉(Marco Tronchetti Provera)相信,倍耐力可以利用与其与中国化工的合作伙伴关系,做强相对较弱的工业轮胎业务,尤其是在中国。任建新说:“倍耐力在工业轮胎市场的规模相对有限,它需要一个亚洲合作伙伴来发展这一业务。”

任建新表示,两家公司在2012年时就希望结盟,结果因为他接触倍耐力的消息走漏,引起股价“波动”,最终不了了之。中化的最终打算是让倍耐力的汽车业务在意大利重新上市,以及两家企业合并后的工业轮胎业务在亚洲重新上市。

这起并购交易是更广泛的“中意恋曲”的一个重要部分:中国投资者已入股包括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意大利电信、意大利第二大银行Mediobanca、电缆巨头普瑞斯曼(Prysmian)、能源巨头埃尼集团(Eni)和意大利国家电力公司(ENEL)等在内的6家著名意大利企业。

来源:福布斯中文网

评论(0
名称*
验 证 码 点击换一张 看不清?
字数不得超过1000字
扫描关注磊石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