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欧美经济萎靡的背景下,中国企业大阔步迈向了海外,复星集团便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复星最引人注目的大手笔是,2013年,复星7.25亿美元从摩根大通手中,买下美国纽约曼哈顿地标性建筑第一大通曼哈顿广场。

  最新的消息是,复星集团副董事长兼CEO梁信军3月底透露,今年复星将收购5家海外保险企业。究竟具体情况如何,观察者网曾向复星公司采访求证,但没有得到更详细的细节。凑巧的是,4月11日,梁信军出现在2015上海交大高级金融学院校友日活动现场,专门针对复星这些年的海外投资策略进行了30分钟左右的演讲,对目前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机会,海外收购给复星带来的资金成本的下降,以及复星的互联网+等,进行了非常详细的讲解。

  演讲答问环节,虽股市正热,有多家证券公司大佬同台就坐,但全场风头都被复星梁信军抢走。复星从2008年启动全球化路线,至今海外收购23-24个项目,秘诀是什么?复星有没有失败的案例等等,问题接踵而至抛向梁信军。梁信军说,如果有失败的地方,那就是第一波互联网浪潮复星木知木觉没有跟上,直到2012年,与马云的一次对话改变了复星。随后大众点评、挂号网被复星收入囊中。

  尽管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遇阻的新闻频现,但手持重金的复星,也并不需要像《教父》里面的角色一样,拿起枪,告诉外国合作伙伴,“按我的办法做”。梁信军说,“我们只要伸出橄榄枝,告诉外国合作伙伴,邀请你分享中国的市场机会,不需要枪”。“而且语言不是问题,只要利益、风险一致,以企业家精神垫底很容易达成共识”。

  中国企业在海外的表现,与当年日本上世纪80年代有何不同?这个外媒最喜欢的问题抛向梁信军的时候,梁信军是这样回答的:他说,我不知道日本人怎样买楼,那时候我还在上初中,现在我们买楼,只看净租金收益率,最低5.6%。

  此次论坛的前一天,林毅夫在上海演讲时提到“中国庞大的经济体量,有助于诞生伟大的经济学家”,梁信军颇有触动,他说,“庞大的中国市场,有助于诞生全球伟大的中国公司。”与走出国门的中国企业共勉。

去年5月15日,在中葡两国领导人的见证下,复星签下10.38亿欧元收购葡萄牙保险公司相关交割文件。

  以下是梁信军演讲全文。

  大家好,非常高兴参加今天的活动。我特别想讲一下全球投资,少讲一点国内投资,国内投资太热了,连老太太都在研究。在讲全球问题的时候最主要是谈那些有质量的全球投资,而不是有数量的全球投资,有质量的全球投资非常重要,就是聚焦中国增长的投资。

  我想分三点。第一是融资阶段,第二是投资阶段,第三是如何创新。现在中国企业面临的机会(很大)毫无疑问,总理从去年已经讲过几次,怎样用境外便宜的资金倒逼金融改革,对企业来说可以做得更快。

  低利率下,中国企业投资海外金融机构的绝佳时机

  大家都知道去年欧洲QE已经启动,有1.6万美元之巨,几乎和美国的量化宽松相当,和我们国家金融危机以来实施的货币投入规模也是相当的,所以是非常大的数字。

  我们要去猜想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会用使用什么样的经济政策,背后都是有动机的,并不是说有什么总统来了,突然脑子发热就改变了。这个动机就是,债务高的国家,总体来说有强烈的动力和动机要把债务证券化,分摊给社会,因此不希望看到利息上升,利息上升就吃掉了财政,因此凡是债务高的国家都有强烈的动机维持低利率,试图债务证券化来降低负债。

  中国的政府债务貌似很低,只有36%,如果把国研中心张承惠所长提到中国政府的隐性担保,包括金融系统的隐性担保,以及对国有企业的隐性担保全加上,(国有企业如果坏账是银行的坏账,因为国有企业的负债率高达70%几,如果还不了最后是银行兜底,结果是政府兜底。)其实和欧元区接近。大家一点不要怀疑欧元愿意维持低利率,美国愿意维持低利率,即使美国说会加息,这只不过在非常低的利息基础上加一点而已。即便中国,大家也不要怀疑将来会在4%的基础上逐渐降息,这里有强烈的动机。

  在低利率的环境下,这是中国企业到海外投资金融机构的绝佳时机。因为利率低,特别是维持低利率时你的保单成本(指保险公司的赔款以及保单获取的成本)就很低,看看存款一端是否拿到低利率,是否可持续,这是非常重要的。

  复星想这个事已经想了好多年,办成是去年,我们去年在海外买了一个保险公司,增加了1000多亿的保险资金,我们来看看实际效果如何。

  由于保险金的加入,客观上快速拉低了复星的资金使用成本,这就是总理要的效果,通过海外低成本资金加入,可以快速降低整体使用资金的成本。第二是负债率下降,因为我们买的保险公司净债务基本是零,去年一年下降了13个百分点,我的境外投资增加了,负债率反而下降了,成本也下降了,这是多好的事儿。

  我们现在债务成本在国内民营企业里面算是很好的了,我们62%是长期贷款,债务平均成本(指给债权人的利息率,观察者网注)只有5.4%,尽管如此,还是远远大于3.2%。

  我们在海外投了三家保险公司,一家是葡萄牙国家保险公司,还有一家美国MIG保险集团,还有另外一个保险公司。

  每家公司规模不大,都是当地的强势企业,占本地市场20%。你把这两个信息结合到一起就非常有意思,一个强势企业我们居然只花了几百亿人民币,而且经过几十年的竞争,那就说明本地市场如此之小,以至于没有外来投资者想参与,所以我们买这些小而美的公司非常安全。

  第二个特点,我们买的价格便宜;第三个,公司资产很好,净债务几乎是零;第四,这些保险公司卖出去的保单基本都是固定收益的保单,不是分红型,固定收益的利息很低,基本在2%。

  我们今年还会再买三四家公司,负债端的成本都在0或者2以下,所以我认为现在去投资海外金融机构,特别是保险公司真的是非常好的时机。

  这里有一个很小的例子,你在海外确实可以买到好的金融机构,存款很便宜,但是挑战就是怎样提高资本收益,如果资本收益提高不了问题一样大。我给大家看一下我们买的几家公司,已经并表的资本收益率最低是6.6%,没有并表只有3%到4%,所以我们的目标就是把没有并表的变成6%到8%,甚至12%。

  我们葡萄牙保险公司去年收益率从2013年4.3%,变成2014年的8.4%,我们只不过从5月份开始管理8个月而已,真正的变化只有10%的资产发生变化。这个公司收益率达到了8.4%,整个公司总资产当中81.6%还是投资在现金和固定收益上面的。

  如果大家比较一下中国的国寿、平安会发现他们几乎一样保守,80%多投资在固定收益和现金,只有18.6%投资在房地产、持有型物业和股权上,尽管如此,我们把收益率从3%提升8%。

  我们同样看资本这一栏,实际上中国去年保险金行业平均收益率已经做到9%,所以拿到便宜的钱对实体经济发展是很好的,但挑战就是怎样提高收益率。

  刚才谈到了银行存款的净利差问题,去年的确是2.5%到2.6%左右,前年是2.9%,我觉得还会降。中国民间金融的成本比银行还要贵,如果不打通的话金融的长期竞争力是有问题的。金融行业毫无疑问面临互联网的挑战,这是没有疑虑的。

  海外投资:6年24个项目

  第二个我想讲一下投资端,其实从复星过去几年对中国成长动力的把握来看,有一个变化:2007年之前我们主要投资制造、原材料行业,这些领域发展非常好。复星上市以后提出投资消费品,2012年再次明确消费品里面真正面向成长中的中产阶级。

 

  我认为今后中国消费市场的增长就是11%到12%,但是与中产阶级关联的行业可以增长到21%。2015年我们更加明确聚焦在中产阶级里面,我们只投资健康和快乐时尚,在健康和快乐时尚领域的增长还要高。

  健康是一个大健康的概念,我们传统说的健康主要是药品以及医院,有的包含了养老或者医疗器械,这些其实都是讲不健康的领域。真正的健康定义包含怎样让老百姓保持健康,比如健康的环境,健康的饮食,包括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就是快乐时尚,因此把这个方向确定后就可以看到有很高的增长。

  因此,如果在全球发展中聚焦中国成长中的中产阶级,聚焦中产阶级里面的健康快乐板块,是非常有潜力的,但是我必须要说,在全球的投资有试错的成本问题,因此我觉得要十分小心。

  复星已经投过的海外公司,加在一起有70多亿美元,大概23到24个项目,这些项目不是一朝一夕投成的,其实我们在2008年提出来加入全球化之后,2008、2009、2010年只投了一个项目,2011到2013年投了6个项目,2014年投了15个项目,53亿美元,今年起码20个项目,今年可能到70几亿美元的水平,甚至达到百亿美元。

  你要决定做一件事情要有一个时间观念,你应该非常清醒地认识到,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过程就就需要6年,只有掌握了这个领域在知识,投资才能玩得转,如果一开始规模很大是要吃苦头的。

  我们去年在海外有20多个合伙人,有27个团队有能力研究海外投资,这个基础之上才开展了15个项目。

  庞大的中国市场有助于诞生全球性伟大的中国公司

  10号我看林毅夫教授在复旦演讲提到,庞大的经济体量有助于中国诞生伟大的经济学家,我是赞同的,我还想加一句,庞大的中国市场有助于诞生全球性伟大的中国公司,因此中国公司海外投资应该摈弃打游击战的想法,现在中国的经济体量、市场规模已经能支持中国企业正规军打阵地战,因此现在应该有核心型的控股集团,应该在全球性进行整合并购,不应该是PE这种游击战。

  当然投资还是应该立足,能够分享中国市场高速增长行业的机会,不要去投资跟中国完全没关联的行业。

  我最近一直被问到,你们复星在外面买楼和日本人当年买楼一样不一样?我的回答非常明确,我不知道日本人怎样买楼,80年代我还在读初中。我们在海外买楼就看净租金收益率,最少5.6%,高的12%左右,这是指税后,你投一万块钱每年收11%的现金,最少要收5.6%,这就是我的标准。

  为什么呢?因为我的保险金成本是3.2%,我拿3.2%的钱收5.6%租金收益率,当中还有汇率的杠杆,这个非常好,是可以支撑我的模式。有控股性的平台,对全球并购是有帮助的,比如复星医药会支持,不仅在中国把医疗搞大,还要到欧洲去,我们欧洲已经买了第五大医疗平台,我们会进一步投资。包括比如快乐健康领域,我们在全球进行整合并购。

  牛市打乱了我们的部署

  我想讲一下跟资本市场的关系问题了,现在所有的投资者似乎都喜欢牛市,这个观点是很奇怪的。为什么牛市就变得亢奋和快乐呢?其实熊市是可以很快乐的,我们在过去几年的熊市干了什么事情,我们在价值的地板上调整资产结构,整个复星现有的资产表里面综合金融、健康、快乐三个板块是弱周期、高成长的。去年年底这些资产已经占了整个资产的64%,净资产的47%,税后利润的70%几,销售比去年增长73%,所以现在牛市来得太早了,打乱了我们的部署。我要做整合,但太贵了。

  牛市怎么办呢?我觉得做企业要跟资本市场共舞,牛市就是卖股票搞增发,所以经常有搞增发的兄弟找我,你们复星弄一点,我绝对不买,我只会到市场上买低估的,增发我是不碰的。你们知道,股票增发的时候内部人控制,都知道什么时候价格高,当然国有企业除外。

  互联网+怎么做?

  最后我们讲创新问题,我们经常被问到一个问题,你这么多公司,这么多行业,怎么进行协同呢?他们讲的协同很大程度讲企业客户的交叉销售,交叉销售是通过互联网可以做到。如果我们把一个产业当做一维,两个嫁接的产业新的产品就是两维,如果三个产业嫁接就是三维,大家知道三维的空间是非常大的。

  我用一个例子来讲我们怎么去考虑产业融合、打通协同。我们在上海的宝山区做了一个非常好的养老项目,200多套房子一抢而空,过去的模式我们复星地产开发房子,以6%的年收益率租给养老公司,养老公司是合资,拿了6%的成本做到12%的收益率,问题是地产公司觉得不爽,我自己的融资成本就要8%,收益率6%就不满意。

  我们为此就引进了保险公司,由于我们养老产品非常受欢迎,所以有很多老百姓不单单来租,他也想买,但买的话这个产品是服务业用地,是小产证,所以老百姓买了感觉不安全,如果用会员卡就涉及金融服务的预付卡服务,需要申请金融牌照,否则就是非法集资。我们现在卖保单就没有问题,尽管没有房产证,但是拥有保单,凭保单来享受服务使用权。保险公司卖掉100张保单把楼买走了,然后切割成100个单位分给用户。

  第二个创新就是关于互联网的问题,我觉得我们是需要追求在互联网生存的。实际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全世界全中国没有一个行业可以脱俗,就是在互联网行业的高压下,你只有迎合的两种选择,要么深入融合到互联网的生存当中,要么找到完全不依赖于互联网的生存方式。这个如果不想明白,你还要花时间想,你想的时候你的事业和金钱还会遭受损失。

  我已经彻底想明白了。因此我们在这件事情上做三件事情,第一就是大家看得到,就是积极投资互联网,去年我们投了38亿,其中比较有名是大众点评、阿里小贷、随手记、挂号网等等。

  第二,我觉得真正值得做是O2O的转型,现在几乎见到所有传统行业的企业家都要说和互联网结合,他们积累了海量数据的用户,如果这些O2O转型,会有非常好的收益。

  这里面举个例子,我们投了挂号网之后,去年全年有超过1亿人次的挂号服务,按个人算有7000万人,相当于中国8所最大的医院。因为挂号网可以识别真正的医生和病人,可以认医生的手机处方,这样让老百姓买到市场价格八折的药品,让医生也很方便。

  我爸爸是89岁的老人,在上海看病,住在浙江,按照现在医疗规则,每个月都要回到上海看一次病,医生给他的处方药不能超过一个月,不这样医生就不放心,万一下个月病情发生变化,药量需要改变了。现在有了挂号网可以直接联络,医生确认完之后还是维持原量或者药量有改变,只要有手机处方就可以发药,这让我们找到互联网状态下复星药房怎么生存。

  最后分享一下,互联网这个事情已经是来势汹汹,无可逃避,我们只有深入融入到互联网才是我们正确的选择,谢谢大家!(问答环节更精彩,请翻页继续阅读)

 

  最大的反思是对互联网后木知木觉

  问:复星在过去发展过程,有什么失败的经验可以给我们分享和借鉴一下。

  梁信军:失败一般都不告诉你们。

  其实我觉得复星这些年最应该反思就是在互联网策略上木知木觉。(江浙一带方言,有后知后觉的意思,观察者网注。)互联网行业内大的企业家很多,他们都在跟我谈,我感觉都是在吹自己的东西。2012年7月份马云有一次小范围的讲话真的彻底改变了我,第一个失败就是上一轮互联网我们基本没有抓住,这是需要深刻反思和检讨的。

  第二个,从复星来讲,在国内金融企业的深耕细作,我们有不少牌照,现在国内我是全牌照,目前这个问题非常大,现在这个痛点就是要把每一段做到极其专业,这个东西需要花时间,像德国的工匠准备程序要干三五年,这样才可以。当然这个里面我们自己也很清楚,如果站在原来的平台和别人竞争,这样是没有效率的。

  比如说打通境外的问题,其实境外的资金很便宜,我们香港融资只有3%,而德邦(复星控股的证券公司)融资成本就8%所以这里需要找到做大做强的方法论。

  我现在把金融做强一是打通境内外,二是打通互联网。我们现在医药不错,不仅总分前三名,也是总冠军,我们希望把单项做出来,所以需要沉下心,我们要做好德国工匠,干上三年再给大家看看这个活干得怎么样。谢谢!

  海外并购 不要急于表露野心

  问:梁总的投资逻辑我们非常认同,也不是感觉非常独特,关键是怎么达成交易,这么多跨国并购怎样让别人接受,还有并购以后的运作也是很有困难的事情。前几天我刚刚重看了一下电影《教父》里面的情节就是,拿着枪逼着,你按我说的做。跟这些海外企业谈并购,不知道复星的秘诀是什么?

  梁信军:没必要用枪,复星的秘诀是我给他一个橄榄枝,让你来分享中国的高速成长,如果愿意的话就得定价便宜。还有一个公司我们马上要控股了,他已经做过评估,因为他想借助中国市场的力量。

  一开始没有必要控股,所以前些年我反复讲,我们对参不参股一点不介意,一定要让前股东有一个熟悉、接受你的过程,不要一开始就控股50%,人家百年公司一下子来一中国人非要控股就很紧张。比如我们这次投的是第三大股东,人家允许复星今年年底并列第二大股东,明年可能就会让我们成为第一大股东,所以不要急于表露你的心迹。

  解决跨文化的问题有一个很简单的方法。我们感觉派中国人管理海外的公司感觉到安全,这个想法是错的,因为你派谁去管理,你认定谁是自己的人,其实最重要不是语言和文化,而是利益和风险一致的人,一般来说就是你自己的人。第二是深层次的价值观,我认为深层次的价值观就是企业家精神,对结果负责,没有个人短期的私利,如果可以做到这样其实就是自己人。

  我们觉得现在跟老外,除了他的语言不太会讲,其它东西完全水乳交融,一点问题都没有,一点也没有感觉到文化差异,只是吃饭不一样,我喜欢喝粥,他喜欢吃冷牛奶泡燕麦粥,可以各有所爱。

  所以中国企业到海外投资不需要担心,语言不是问题,只要利益、风险一致,以企业家精神垫底很容易达成共识。

来源:三湘都市报

评论(0
名称*
验 证 码 点击换一张 看不清?
字数不得超过1000字
扫描关注磊石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