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普华永道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一季度中国大陆企业海外并购交易数量和交易金额均窗下历史新高,其中交易金额达202亿美元,同比上升36%,而交易数量达77宗,同比增加33%。最新的大单即今年3月中国化工以85.47亿美元收购意大利轮胎企业倍耐力(Pirelli)。
随着“一带一路”政策的加速推进,中企海外并购的整体格局也将迎来改变,并由此催生出新的机遇与风险。
民企海外并购数量超国企两倍
普华永道中国区咨询服务主管合伙人李明表示,在2014年的海外并购交易活动中,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和财务投资者三大类投资者均表现活跃,而民企在数量上继续领跑,2014年全年的交易总数是国企的两倍之多。但在交易的平均金额上,民企仍然低于国企。
对比2013年,2014年民企海外并购交易金额同比增长了94%。就并购领域而言,民企积极寻找技术、IP和品牌购买机会,专注于高科技、电信和零售等行业,寻求多元化的投资机会。
2014年国企海外并购的交易数量上涨21%,但海外并购交易金额却首次出现了下滑,幅度达48%。主要原因在于能源电力行业特大型交易数量较少,与此同时市场化更高的国企积极涉足非资源类的其他行业。金融和资源类非完全市场化国有企业目前的工作重心在于国企改制也可能是原因之一。
牛市上市公司资金充足海外并购活跃
资金充足的上市公司成为中企海外并购活动的主力军,其2014年的海外并购交易数量占比达55%,其中国内主板和香港上市企业交易数量占上市公司海外并购交易总数达71%。
由于国内股市上涨,2015年一季度国内主板上市公司的海外并购交易金额位列第一,达100亿美元,约为2014年全年交易额的7成。
与此同时,上市公司的海外并购交易平均金额远远大于非上市公司。原因为香港公开市场股权和债权融资通道较为通畅,香港上市公司海外并购交易金额占上市公司海外并购交易总额的一半之多。
“一带一路”催生新契机与风险
据普华永道预测,“一带一路”将为中企海外并购市场带来四大变化:第一,投资重心区域将从原先的北美、西欧发达国家向中亚、东欧、东南亚和北非等发展中国家转移;第二,投资重点行业则从原先的矿产资源、信息技术产业及机器设备制造业向基础设施建设相关的产业转变,比如高铁、电力、通信、工程机械、汽车和飞机制造等;第三,资金融通方式也将转移,中国主导的丝路基金、亚投行及金砖银行将为中企走出去提供多远的配套融资服务,人民币的国际化实现也将带来利好;第四,在“一带一路”的新形势下,国企的大型基建项目将为先导,民企的制造业项目随后跟进,从而形成“国企搭台、民企唱戏”的共进格局。
然而,在这样的变化中,“一带一路”也将给企业“走出去”带来新的风险和挑战。
普华永道亚太区国际税务服务主管合伙人庄树青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转变将带来更多税务和法律的挑战与风险。“发达国家的法律制度完善,企业走出去只需要充分了解当地的法律法规即可,但发展中国家法律不够成熟,企业需帮助完善当地的法规政策。”
因此,她建议,“一带一路”最好国企先行,民企随后跟进以减少投资风险。当然,所有企业均须在海外投资前充分做好项目尽职调查等前期准备工作,综合考量项目相关税务风险并做好应对预案。
另外,“一带一路”区域部分国家与中国尚无双边税收协定安排,企业在筹划海外并购交易框架时也应充分考量税收协定对项目整体税负的影响,选择适当的中间控股平台公司以提高项目整体的税务有效性。
(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