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公司的创始人盛田昭夫成了一个偶像,他是日本最强品牌的化身,也是西方企业掌门人熟悉和青睐的日本企业首席执行官。许多了解盛田昭夫的人说,他闪耀耀光辉,就像白炽灯一样发出光和热。人们禁不住要提出一个关键的问题:他是如何取得这番成就的?在日本学者约翰 内森(JohnNathan)在他撰写的《索尼:私生活》一书中,讲述了这位索尼公司(Sony)的创始人,在塑造自己独一无二但并非完全日本化的角色时,是如何与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抗争的。他很容易众多西方企业领导人亲密相处;他的足迹遍及全球,能应各文化氛围。是什么使盛田昭夫这位日本企业家在西方企业和政界要人建立和保持良好关系上具有如此突出的才能?长期认识他的西方人都有有人的共识,那就是他这个人非同一般,因为他能理解他们,也是他们能够理解的人。作为盛田昭夫的老朋友,投资银行家、索尼公司的董事会成员彼得 彼得森(PeterPeterson)和其他人有有相同的看法:每当盛田昭夫在美国做生意时,无论是搞合资企业,还是许可证生产或其他什么形式,他可以拿起电话,几乎任何美国商人轻松地交谈起来,无需再问对方请问哪一位或作更多不必要的解释。盛田昭夫不仅了解这些人的个性,而且他们私交甚笃。坦白地说,对许多美国商人来说,日本的企业文化是外国文化;他们和日本生意人相处时感到不自在,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不了解他们的为人。然而,在这方面,他们了解盛田昭夫,因此他说话时,别人会洗耳恭听。

可以说,盛田昭夫之所以能成为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期间日本最抢眼、最富魅力的首席执行官,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他在事业初期阶段刻苦磨练所成就的了不得的跨文化商业功夫!

亨利 基辛格(HenryKissinger)对这方面有更理论性的阐述:首先,我感到日本人不太容易沟通。他们倾向于在自己的圈子里。当他们走出这个圈子,需要其他文化交流时,沟通起来很困难,因为他们觉得自己不具有独立做出决定的权力。因此,即使我们有一些很看重的日本朋友,相互沟通仍相当困难。盛田昭夫能够引导这对话,尽管他是个非常爱国的日本人,一个坚定的日本观念的捍卫者,但他能够以一非日本人的方式进行交流……他可能是我所见过的最具外交能力的日本人。

 
   彼得森还重点谈到盛田的幽默感和他的热情:日本人作为一个群相对来说是反应性的,即在社交方面往往比较被动。盛田昭夫是个充满热情、喜欢和人打交道的人。他爱说爱笑爱唱。我至今还记得他们公司推出卡拉OK演唱设备时拉拉我和我的同事和他一起唱歌的情景……另外,让我觉得他将获得巨大成功的突出个性是他精力充沛。我甚至还记得那次在奥古斯塔和他一起打高尔夫球。他清晨六点半起床,他说:我们打个18穴。为什么不再打个18穴?等打完36穴,我已经是筋疲力尽。他就是这样,总有使不完的能量。所以每次他一到场,大家都很高兴,因为他们知道,和他在一起会很愉快。

在那些盛田昭夫有过长期交往的美国人和欧洲人看来,他和他们在生意场上遇到的典型日本商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盛田昭夫似乎既非沉默寡言,又不过分张扬,既不冷漠无情,也并非高深莫测。相反,他就像一部马力十足的发动,他喜爱社交、热情主动、魅力无穷、幽默风趣,而最打动人的是,他看起来很喜欢他们。

 
   然而,盛田昭夫在外国朋友交往时真的像他表现出来的那样轻松自如吗?真的对他们感知外界及采取行动的方式了如指掌吗?盛田真的能够像彼得 彼得森所说的从人性的层面上理解他的外国朋友及合作伙伴,而他们也真正理解他吗?对于这些问题,目前没有明的答案。但有证表明,盛田昭夫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去达到对西方文化那或许只是幻想的精通程度。人们甚至有理由猜测,盛田昭夫为索尼公司占领西方市场而不知疲倦的毕生奋斗需要经历痛苦的挣扎,才能使外国人的感受他自己的谐调一致。同时还可以推断,尽管在开拓索尼公司的国际市场上大获成功,但他却从未能心满意足地放松这份心理上的紧张感。这推断也使人能够意识到,西方世界有有千丝万缕联系的盛田昭夫称得上是20世纪日本现代化的典范。

盛田家族目前的掌门人、盛田的长子秀夫说,他父亲这一辈子是个非常完美的演员,国内外甚至包括井深大和他最亲近的家人在内,没有任何人看到过他脱下面具的样子:我很像我的父亲;连我母亲都说,我和他最像,我们都很擅长表演。这是我们不得不鼓励自己的唯一方式。如果你想扮演一个国王,你就必须时时刻刻像个国王。父亲扮演得惟妙惟肖,我也一样。他建立起作为盛田家族第 15 代掌门人,也是日本发展最快的公司总裁的形象。而且,他必须表演’──很抱歉,我必须用这个词──他不得不扮演日本最受世界理解的企业家。而实际上,我认为这并非真实的一面。不过,他不得不这样表演,直到他中风为止。他竭尽全力地工作和学习,为的是扮演好这个角色。对此我敬佩不已。但那从来不是真的。他永远不可能演好所有的角色,包括为人之夫,为人之父!

当然,盛田秀夫的评带有主观色彩,但是令人感受深刻;然而,他不得已之语似乎没有预料中的那么不同凡响。盛田昭夫是在一个传统的日本家庭长大的。在这个家里,对任何事情的理解都很含蓄。彼此之间的交流总是模棱两可,从不直截了当。在这家庭环境下,以坦率直言和正面交锋为主旨的美国经营作风又怎么会是他生俱来的呢?他又怎么可能天生应美国人通常的社交方式呢?盛田昭夫作为标准的日本传统主义者,到底是像他表现出来的那样,能够轻松自如地融入西方文化,还是他在模仿西方人的做法?

最起码,可以证明一点,盛田秀夫准地描述了他父亲为了达到令他十分佩服的有效沟通而付出的代和努力。这里节选了一段日本一位着名评论家城山叁郎就日本美国管理方式的差问题对盛田昭夫进行电视采访时的谈话内容。

盛田昭夫:和语法和发音相比,采用西方人思维对路的方式表达自己更为重要。他们思考问题的方法我们截然不同。你必须改变自己作为日本人看待事物的方式,否则他们将永远不会理解你在说什么。最重要的是,他们希望马上就听到结论;因为在英语的句型结中,最先出现的就是结论。

城山叁郎:我听说我们的一位首相在首次访问美国之前向您征求意见时,您回答说,最关键的是,说话要用yes”或no”开头,然后做一下简要的说明。

盛田昭夫:当西方人提问题或表述一观点时,他们希望马上知道对方是同意还是反对。所以,在英语里,yes”或no”放在句子的开头。而我们日本人则喜欢把不是放在句尾。特别是当我们的回答是不是时,我们会尽可能迟缓地说出这个词,西方人觉得这一点简直令人难以容忍。

城山叁郎:不过,正如您所说,在日本,我们不会直截了当地说不是,而更喜欢说我会考虑您的建议。我们的感觉是,在这情况下模棱两可的态度比较容易被接受。所以,当你人在美国时,说话必须直截了当;而当你回到日本时,又不得不含糊委婉。这样变来变去不觉得很为难吗?

盛田昭夫:实际情况比你所能想象的要困难得多。

在西方人的印象中盛田昭夫已是他们其中的一员,这说明盛田昭夫颇受处于另一文化背景下的西方人的赞赏。他通过自己的艰苦努力消除了实现东西方成功交流的障碍。

 来源:李晓平博客

评论(0
名称*
验 证 码 点击换一张 看不清?
字数不得超过1000字
扫描关注磊石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