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 主要研究不同文化间的交际。东方和西方是世界主流文化的二个代表,由于受两种文化差异的影响, 中国人和西方人在交流时会产生文化上的冲突。本文从中西文化冲突的实例入手, 着重讨论造成文化差异的因素是什么, 进一步分析中西方文化冲突的原因所在。文章结尾指出如何避免文化的冲突, 并且提供了一些对于外语学习和外语教学的建议。
一、 跨文化交际的研究背景及其定义
近年来, 随着国际间经济、 贸易一体化的增强, 国际合作的持续加强、 跨国公司地位不断巩固, 各国之间的文化交际、 友好往来也得到了大幅度的增强。如何在不同文化间进行有效、 恰当的交流逐渐成为世人所关注的焦点。此外, 英语作为国际语言的地位不断得到提高, 以英语为主导的外语专业也随之成为高校热门专业之一, 大学英语和各门外语课的重要性也正逐步得到了国内教育界的重视。对于外语教学而言, 学生学习了一门语言, 并不意味着他们一定能有效地将其运用到与目的语国家人士进行有效的交流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也成为了大学英语及其他外语类课程改革的一个重点。在此背景下, 我们有必要深入了解并研究跨文化交际, 以此来减少文化冲突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保证在各文化间进行有效的交际。首先, 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跨文化交际。关于跨文化交际的定义, 通常认为: 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信息发出者和信息接收者)之间的交际;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信息的编、译码是由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所进行的交际就是跨文化交际。它是一门边缘性学科, 与其交叉的主要学科有人类学、 语言学、 心理学、 文化学、 语用学、 民俗交际学、 哲学和符号学等。
二、 中西文化冲突的实例
众所周知, 来自不同文化的人在进行交流时, 除了语言方面的差异外, 还存在着人生观、 价值观、 世界观等方面的差异。下面列举一些文化冲突的实例:对于同样一个物体或概念, 在一个国家可能象征着吉祥、 幸福; 而到了另一个国家它可能变成灾难、 厄运的代表。比如中国人偏爱“ 龙” , 视其为吉祥的动物, 因此在喜庆时节,街头巷尾举行舞龙表演, 龙灯展出等。婚庆的场合, 按照中国人的传统, 也会将新房贴上龙凤的图画, 象征婚姻的喜庆。甚至中国古代的君主帝王等也将自己视为是“ 龙” 的化身。然而, 如果我们对西方文化稍有了解就不难发现, “ 龙” 这一概念, 在西方文化中的原型是“ 恐龙” (dinosaur), 因而“ 龙” (drag-on)这一动物, 在西方总是被描述成身强体壮、 爪牙坚硬、 眼中充满邪恶、 腾云驾雾、 嘴里喷出熊熊的烈火。这样一个动物,在西方人的眼中几乎没有什么好的象征含义, 往往代表着邪恶、 灾难。 此外, 对于一些相同的数字来说中西方同样存在不同的偏好。中国人, 尤其是做生意的人偏爱数字8, 因为它和“ 发”谐音, 被视为发财的意思; 而数字4, 由于发音和“ 死” 相似,所以遭到人们的厌恶。这两个数字在西方文化却没有什么额外的含义, 也不会给人其他的联想。数字13, 对中国人来说并没有什么特殊含义, 但在西方国家, 由于受基督教的影响—— —耶稣殉难时的最后一次晚餐是13人, 因此西方人对于这个数字是十分厌恶的。在酒店宾馆里, 楼层的设计会避开这一数字, 在西方高层的建筑物里, 12层以上就是14层或者用12- B, 14- A来表示; 此外, 房间号也是尽量避免使用以13为房号的数字。
中西方文化间的冲突除了体现在图像、 数字上, 还体现在语言结构方面。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们在交流时, 除了感到己方的语言同交际对方的语言存在语音、书写等表层方面的差距外, 还会感到对方使用的语言在表达、 语气等深层结方面, 也同自己的语言存在着天壤之别。比如在和外国朋友聊天的时候, 我们很可能会碰到没有听清楚对方的哪一句话, 或者哪一个词的情况。这个时候, 为了避免理解上的差异, 我们也许会问对方“ 你能重复下刚才的话吗?” 在汉语里, 我们会说“ 什么?” 但是如果把“ 什么” 的对应词“ what” 放在这样的语境来询问对方时, 按照西方人的思维,外国朋友可能会觉得你是在命令或是训斥他, 而不是用客气的语言来询问刚才的话。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 在色彩方面, 中西文化也有不同的偏好。红色在中国象征着吉祥、 喜庆。所以新婚夫妇会身着大红色的衣服, 新娘子的头上会罩着红色的盖头, 新娘的化妆也是以鲜艳的红色为主调。然而在西方人的眼里, 红色是血液的颜色。它暗示流血、 厄运等。在西方, 新娘结婚时, 绝对不会用红色作为自己的婚纱, 取而代之的是选择白色作为婚纱的颜色。原因在于白色在西方人的眼里象征纯洁、 清白, 恰如其分地体现了新娘新婚前的身份。白色在东方, 尤其古代的中国, 传统上来讲, 白色象征着死亡、 丧事。将白色作为婚纱的颜色, 是无论如何让祖先也想不到的事情。只有在吊丧或人死之后, 人们才会身着白色。(近年来, 随着西方文化的影响, 我国也开始流行西方白色的婚纱, 这一点是由于西方文化的渗透、影响。)
中西文化方面的冲突还体现在会话交流方面。中国人见面时, 会礼貌地寻问对方“ 你吃饭了吗? ” 这样的话如果用来询问外国朋友, 他会觉得你是在询问他的隐私, 或者会被理解成是在邀请他一同吃饭。同样, 在国外尤其是在英国, 对话常常以询问天气开始“ Lovely day, isn’ t it?” 不了解这一现象的人, 初到国外的时候, 往往会感到不知所措: 明明是下着大雨, 对方为什么还说“ Lovely day” 呢? 这是由于不了解文化差异, 便会回答“ No, it isn’ t.” 从而造成了双方误解的尴尬局面。西方人在对方打喷嚏之后, 往往说“ Bless you.” 实际上是 “ MayGod bless you a healthy body.” 的省略形式。因为在他们看来,打喷嚏是身体虚弱的表现, 因此他们会为你祈福上帝保佑。不了解这一习俗的人, 在面对对方所说的话, 往往会觉得不知所措。
三、 造成文化差异的原因
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不难看出, 中西方在文化方面存在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 由于文化差异所造成的冲突数可谓举不胜数。 那么, 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在此我们按照价值观、 世界观、 民族性格和思维方式的不同, 来做个分析和归类。1.价值观念系统的差异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独特的一套系统, 它告诉人们什么行为是社会所期望的, 什么行为是社会所唾弃的, 学者们把这套系统称之为价值体系或价值观念。东方人的观念是“ 天人合一” , 而西方人则主张“ 天人分离” 。这种不同的价值观念造就了东西方人在人与人交际中, 文学作品里及哲学主张等都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和行为准则。2.世界观的不同世界观是指人们如何看待世界, 以及人们如何看待人与世界关系的观念。总结来说, 东西方人在世界观上最大的差别在于: 东方强调统一、 和谐; 西方强调分离、 独立。3.民族性格的不同一个民族的民族性格也塑造了他和其他民族在进行交流时的不同特征。中华民族的性格特征是以人和人为中心, 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 如何做人, 人和人之间关系的协调, 以及顺应自然成中华民族的整体精神。西方人主张去客观地看待世界, 乃至改造世界。4.思维方式的不同东方人, 又以中国人和日本人为代表, 习惯“ 归纳式” 的思维方式。所谓“ 归纳式” 思维方式指的就是讲话人总是先陈述原因、 背景, 以便使对方有个思想准备, 引起对方的同情和理解, 之后才提出自己的要求。而西方人习惯“ 开门见山” 直截了当的思维方式: 他们总是先陈述具体事实, 再交代其原因、 条件等。四、 文化冲突的应对策略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从上面的例子中我们不难发现, 东方和西方在文化的根源存在很大的差异, 而这种差异在交际时尤为突出。为了确保和外国文化进行有效、 友好的交流, 我们有必要去学习、 认识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 在交际时尽量去避免这些差异, 求同存异—— —这些也正是跨文化交际学科研究的重点。
总的来说, 我们应该尽量在交际过程中, 尊重对方文化的特点, 尊重对方。 交际时采取积极的态度。 向对方表示感兴趣,从而建立一个好的交际前提和基础。其次, 在涉及到己方观点的时候, 我们要尽量采取描述性、非批评性和非判断性的态度; 这一点要求我们尽量避免以自己民族的标准来衡量交际对方, 避免交际的误解或伤及对方感情。除此之外, 我们在交际时, 应尽可能设身处地的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同样的问题, 如何处理才能给对方带来愉悦。这些方法归结到实处, 就是我们在学习外语的时候, 要尽可能的去区分目的语国家文化和母语文化的差别。在学习语言知识之外, 要尽可能地去了解国外风土人情、 民族特点等。除此之外, 广泛地阅读外国原著、 欣赏外国电影等都是很好的方法。
最后, 中西文化间的冲突也留给外语教学很多启示。作为英语教师,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应适当地给学生传授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不能只传授语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师在教学时,应该将词汇、 短语放到大的文化背景下去讲解。碰到英汉翻译练习也要注意讲解东西方思维的不同, 启发学生在翻译时加以注意。
来源:英语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