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8月17日电(蔡东海)据美国《华盛顿邮报》15日报道,面对国内经济增长放缓、劳动力成本上升等问题,中国企业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寻找海外市场。但仓促进军海外市场,首次面对“任性”工会和“爱管闲事”的记者时,很多中国企业因不熟悉多党政治体制和民意的力量,遭遇文化冲击,发展步履维艰。
中国企业面临复杂的投资环境
从美国到亚洲,中国企业家怨声载道,他们犯下了一系列代价惨痛的错误。即使是在小国柬埔寨,中国企业家也有怨言,虽然中企已成为那里制衣行业的主要投资方。
“工会都一样,他们都是黑心的,”柬埔寨中国商会纺织企业协会会长抱怨道,过去两年,柬埔寨形势发生了变化,以前工厂老板可以雇佣警察镇压罢工工人,现在不可能了。在西方媒体的支持下,反对派政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在海外,民众往往呼吁更大透明度,法院执行更严的环境和劳动法。这种不同让许多中企一时难以适应。专家说,这与20多年前外国企业首次进入中国时所面临的挑战如出一辙。
长期跟踪全球投资流向的经济咨询公司荣鼎集团蒂洛•哈内曼说:“当年,对刚进入中国的外企而言,所需的调整是极其困难的,如今中国企业面临的问题甚至更复杂。他们成长时所处的监管环境,与外国市场大不相同。”
对外投资首次超过对华投资
中国对外投资的第一批行动者主要是国企。从石油到铁矿石,他们寻求获取中国所需的原材料。随着中国在亚洲乃至非洲建设公路、大坝和其他基础设施,建筑企业也跟随政府资金奔赴海外发展。
但随着对外投资规定日益宽松,从看中东南亚较低劳动力成本的制衣商到追求新市场的IT企业,私企也把目光投向了海外。
官方数据显示,去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达到1030亿美元,如果把通过第三方的对外投资也算在内,那么对外投资将首次超过境外对华直接投资。
匆忙扩张市场付出昂贵学费
对中国来说,这是一个重大里程碑。哈内曼说,无论如何,这种仓促的海外扩张都不应被视为中国登上世界舞台的标志。他说:“这不是强大的标志。”过去,中国企业能在国内收获可观的利润增长,“他们忽视了全球价值链,也没学习海外专业技能”。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钢铁和水泥等行业产能过剩,而劳动力和土地成本进一步上升,企业被迫赴海外扩大业务范围,以便提升竞争力并学习新的生存技能。但是,这不是条一帆风顺的道路,一些企业由于预估错误,付出了昂贵的学费。
在美国部分地区遭受卡特琳娜飓风袭击后,中国企业参与了当地的重建工程。然而,中方出口的干式墙被指散发有毒气体,引发呼吸道疾病,并有腐蚀家电的现象。中国企业因此面临数亿美元的损害索赔。
在美国得克萨斯州,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遭到前合资伙伴美国美腾能源集团起诉索赔75亿美元。后者声称前者违反了它们的风能开发协议。
在波兰,中国海外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中海外)2009年,以超低报价获得承建华沙至德国边境重点高速公路一个50公里路段的合同。波兰政府的预算是28亿兹罗提(合10亿美元),而中海外的报价还不到这个金额的一半。但后来由于基建原材料大幅上涨,以及中海外不愿严格遵守当地的环保法规等原因,如建造便于青蛙穿行的隧道。中海外合同被取消,并面临巨额索赔。
中国企业面临多文化挑战
中国企业在全球都面临这样一个政治问题,他们更愿意带去中国籍员工,而不是雇佣当地人。这里也有文化差异的问题。例如在柬埔寨,中方管理层抱怨称当地人工作不如华人努力,但他们严厉的管理措施却不总是有效的。
今年6月,据《金边邮报》报道,警方称中国建筑工地一名管理人员因频繁冲工人吼叫,斥责他们懒惰,被这群工人在夜里用斧头砍死。
柬埔寨中国商会广西省分会秘书长表示,柬埔寨也存在官员收受贿赂问题。不像海外其它某些国家,柬埔寨官员通常能讲信用,他们收钱就办事,如果做不到,他们会直接拒绝。另外,柬埔寨许多非政府组织很讨厌,他们为了获取西方的资金,会绞尽脑汁挑刺,而且会故意针对一些大项目。
在缅甸,军政府向民选政府的过渡期给中国的采矿和水坝建设企业带来一些问题,当地公众民意突然变得非常有影响力。中国电力投资集团(简称中电投)伊江上游水电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李光华表示,公司从密松水电项目2011年停建中得到一个惨痛的教训。
有报道称,由于公众对水坝对环境影响和缅甸究竟能否获大利存在疑问,水坝建设被迫搁置。现在,公司正致力于项目重启,他们在与当地社区、反对党政客和媒体交谈的时候变得更为谨慎。李光华总经理表示,他们认为现在公开、透明是非常重要的,但他不敢保证其它中企能吸取这个教训。
来源:中国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