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是中国企业国际化的重要分水岭,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首次超过外商来华投资,成为对外投资净流出国,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到海外寻求新的成长空间。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不但在对外投资存量上差距明显,而且在品牌形象、人力资源管理、跨文化整合和企业社会责任上与发达国家相比更有着本质上的不足。在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的同时,中国企业需要借鉴海外跨国公司的成功经验,从而不断提高我们的国际竞争力。另外,中国企业更需要从依法合规、文化融合和社区融合等方面加强与海外本地的市场和人才的合作。

在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 举办的CCG智库圆桌会上,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CCG特邀高级研究员王志乐分享了他对于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难点和路径的见解:

一、促进中国企业成长为全球公司

这里提出三个问题,中国企业为什么要成长为全球公司?第二,有没有可能成为全球公司?第三,怎样成为全球公司?

中国最大100家跨国公司在2013年大概是13%的跨国水平。这意味着什么呢?你在全球价值链和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还是很低的,人家用全球市场和全球的资源,在全球市场上挣全球的钱,中国企业基本上还是在中国的市场上用中国自己的资源,挣中国人自己的钱,你怎么和人家拼呢?所以,我是觉得我们必须在融入全球价值链中转型升级,现在很多人讲转型升级,它是抛开全球化,光考虑我自己怎么转型升级,实际上做不到,因为全球价值链出现以后,一个企业或者一个地方的中国企业要想单独干,门儿都没有。

培育中国的全球公司对于中国的和平崛起意义重大。我觉得只有融入全球价值链才能够成为一种新的增长点,特别是有助于中国GNP的增长。你和地方政府打交道,很多地方政府官员对走出去不积极,比如浙江经济很活跃,而到现在还是希望引进来。他们管引进来的部门一年拿到政府的钱大概是数千万计,推动企业走出去的是百万计。这是因为引进来的能够创造GDP,走出去的是创造GNP的,所以,只有这个观念转变以后才能实现真正的发展。

二、提升中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影响力

带动中国各个产业融入全球价值链和主动整合全球资源,一个企业最大的竞争力是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影响力,这是我在调查,和很多跨国公司管理人员沟通,他们当然非常支持我的研究,他们说实际上一个企业最厉害的就是在这个全球价值链中的影响力。比如苹果几乎没有自己的工厂,它怎么就能搞出这么一个东西来?它在价值链中的影响力。

关于外国公司当了中国和平崛起的同盟军,中国公司走出去同样可以干这个。企业作为民间外交或者公共外交这个影响深远,我跟踪了好几家企业,其中有中联重科,我担任它的独立董事。2008年它收购了一家意大利企业,收购以后不但没有裁员,而且把这个企业还做强了,欧亚互动把这个产业链做起来了。之后获得了意大利的总统特别奖–“2010年莱昂纳多国际奖”,该奖专门奖励在中意经济合作中作出的重要贡献。中联重科使意大利真正理解了中国企业,知道中国的产品不光是地摊上的,而且能收购他们的企业,整合他们的企业,把原来的企业做大了,像这样的案例现在也在不断的产生。

三、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新经验

我们总结了五个经验,风险可控、互利共赢、相互合作、依法合规、文化融合。前几个都比较容易理解,依法合规这块我觉得是中国企业现在的短板。我们认为2009年以来全球型的公司最大风险来自于这个,我们就要推动研究。

我们认为企业走出去最大的难点不是缺钱,缺的是文化融合的能力,这个不好办。有一次我参观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中国的青铜器琳琅满目,而且有老师领着学生去参观中国馆和埃及馆。他们的孩子从小在那个地方就能看到世界各种文明,而且他们从根上就认识到我们美国文明很不错,但是是一个年轻的文明,没有像人家那样历史悠久。美国孩子也认为中国文明和埃及文明都是世界文明的一部分,而美国并没有像中国,从小教育说中国有四大发明,是历史最悠久的,而对于其他文明并没有感性的认识,这一点非常遗憾。

四、“合规文化”推动跨国企业的文化融合

所以,在这样一个情况下,中国企业出去,从我的调查感觉最大难点是文化的融合。像李书福收购沃尔沃以后,他得出一个结论是沃尔沃和吉利需要更好的融合,使吉利形成一种跨越国界、宗教信仰、跨越语言、肤色界限的完全自由的追求商业成功的全球性的企业文化。他本人大家都知道没有念过多少书,能领悟到这个我很佩服。去年他请我们这个团队给他们公司打造一个合规,因为我觉得这种跨文化管理关键有一个底线–合规文化。去年我们和它一起做这个研究,先调查研究它有什么合规风险,根据问题建立合规制度,特别重要的是合规并行机制,而且要持之以恒形成合规文化,最后形成两个文件,一个是合规行为准则和合规文化建设制度汇编。

(来源:中国与全球化智库)

评论(0
名称*
验 证 码 点击换一张 看不清?
字数不得超过1000字
扫描关注磊石动态